AC/DC 与 DC/DC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出处: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 发布于:2025-09-26 13:06:39
一、AC/DC转换器:交流电到直流电的“桥梁”
AC/DC转换器(整流器)的功能是将电网或其他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如AC220V、AC380V)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同时实现电压调节、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为后续直流负载或DC/DC转换器提供合格的直流电源。其工作原理需经历“整流-滤波-稳压”三个阶段,部分高性能产品还会增加“功率因数校正(PFC)”环节。
(一)工作原理
1.整流阶段: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
整流是AC/DC转换的步,通过二极管或可控硅(SCR)组成的整流桥,将交流电的负半周“翻转”为正半周,形成单方向的脉动直流。根据电路结构不同,可分为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与桥式整流:
半波整流:仅利用二极管在交流电正半周导通、负半周截止的特性,输出单向脉动直流,但能量利用率低(仅50%),仅用于低功率、对电源质量要求不高的场景(如简易充电器);
全波整流:通过中心抽头变压器与两个二极管配合,使交流电正负半周均能输出正向电流,能量利用率提升至80%左右,但需专用变压器,成本较高;
桥式整流:由四个二极管组成整流桥,无需中心抽头变压器,即可实现全波整流,能量利用率高(约90%),是目前主流的整流方式,广泛应用于手机充电器、电脑电源等设备。
2.滤波阶段:降低直流电压的脉动
整流后的直流电存在明显的“脉动”(电压随时间波动),需通过滤波电路平滑电压。常见的滤波方式为电容滤波,利用电容“充电快、放电慢”的特性,在电压峰值时储存电能,在电压谷值时释放电能,大幅降低电压脉动。对于高功率场景(如工业电源),还会增加电感滤波或LC复合滤波,进一步提升滤波效果,使输出电压更接近理想直流。
3.稳压阶段: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滤波后的直流电压仍受输入电压波动(如电网电压±10%波动)和负载变化影响,需通过稳压电路将电压稳定在设定值。根据稳压原理不同,可分为线性稳压与开关稳压:
线性稳压:通过调整晶体管的导通压降,抵消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化对输出的影响,优点是输出纹波小、电路简单,缺点是效率低(仅40%-60%),适用于低功率、小电流场景(如单片机供电);
开关稳压:通过高频开关管(如MOSFET)的导通与关断,将直流电压“斩波”为高频脉冲,再经电感、电容滤波后输出稳定直流。开关稳压效率高(80%-95%)、体积小,是目前中高功率AC/DC转换器的主流方案(如笔记本电脑电源、工业变频器电源)。
4.功率因数校正(PFC):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传统AC/DC转换器因整流桥与电容滤波的非线性特性,输入电流会产生大量谐波,导致功率因数(PF)降低(通常仅0.6-0.7),不仅浪费电能,还会干扰电网。PFC环节通过串联电感或主动开关电路,使输入电流波形跟随输入电压波形,将功率因数提升至0.9以上,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谐波标准(如IEC61000-3-2),广泛应用于大功率设备(如服务器电源、LED显示屏电源)。
(二)典型应用场景
消费电子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充电器均为小型AC/DC转换器,输入AC220V(或AC110V),输出DC5V、DC12V等低压直流电,功率通常在10W-100W之间,注重体积小、效率高与安全性;
工业自动化领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传感器的供电电源多为工业级AC/DC转换器,输入AC380V或AC220V,输出DC24V、DC48V,要求高稳定性、宽温度适应范围(-40℃-85℃)与抗干扰能力;
新能源领域:光伏逆变器的前级整流部分采用高功率AC/DC转换器,将光伏板输出的直流电(实际应用中需先逆变为交流再整流,或直接通过DC/DC转换后整流)转换为稳定直流,再经后级逆变器转换为AC380V并入电网,功率可达数千瓦至数百千瓦。
二、DC/DC转换器:直流电的“电压调节器”
DC/DC转换器(直流斩波器)的功能是将一种电压等级的直流电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的直流电,实现“升压”“降压”或“升降压”,同时保证输出电压稳定、纹波小,适用于输入电压与负载电压不匹配的场景。其原理基于“电感储能”与“电容滤波”,通过高频开关管控制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实现电压转换。
(一)工作原理与分类
根据电压转换方向,DC/DC转换器可分为降压型(Buck)、升压型(Boost)与升降压型(Buck-Boost),三者电路结构与工作流程存在显著差异:
1.降压型(Buck)DC/DC转换器:高电压转低电压
Buck转换器是常用的DC/DC拓扑,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典型应用如将DC12V转换为DC5V。其电路由开关管(MOSFET)、续流二极管、电感(L)与电容(C)组成,工作流程分为两个阶段:
导通阶段:开关管闭合,输入电压通过开关管加在电感两端,电感电流逐渐增大,将电能以磁场形式存储在电感中,同时电容充电,为负载供电;
关断阶段:开关管断开,电感因“电流不能突变”产生反向电动势,续流二极管导通,电感释放存储的能量,与电容共同为负载供电,保证输出电压稳定。
通过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占空比),可控制输出电压大小(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占空比),开关频率通常为100kHz-2MHz,频率越高,电感与电容体积越小,输出纹波越低。
2.升压型(Boost)DC/DC转换器:低电压转高电压
Boost转换器适用于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的场景,如将锂电池的DC3.7V转换为DC5V为手机供电。其电路结构与Buck转换器类似,但电感与开关管的位置互换,工作流程如下:
导通阶段:开关管闭合,输入电压加在电感两端,电感电流增大,存储能量;此时二极管反向截止,电容通过负载放电,维持输出电压;
关断阶段:开关管断开,电感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与输入电压叠加,使二极管正向导通,电感释放的能量与输入电压共同为电容充电,并为负载供电,实现电压升压。
Boost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与占空比成反比(输出电压=输入电压/(1-占空比)),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压越高,但需注意电感饱和问题,避免电流过大损坏元件。
3.升降压型(Buck-Boost)DC/DC转换器:灵活转换电压
Buck-Boost转换器结合了Buck与Boost的拓扑结构,可实现输入电压高于或低于输出电压的转换,适用于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大的场景(如锂电池放电过程中电压从4.2V降至3.0V)。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管控制电感的储能与释放方向,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出时,工作在Buck模式;当输入电压低于输出时,工作在Boost模式,输出电压大小可通过占空比灵活调整(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占空比/(1-占空比))。
(二)典型应用场景
便携式电子设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电池管理电路中,DC/DC转换器将锂电池的DC3.7V-4.2V转换为DC1.8V(供处理器)、DC3.3V(供传感器)等不同电压,采用高效率、小体积的同步整流方案(用MOSFET替代续流二极管),提升续航能力;
汽车电子领域:汽车电瓶输出DC12V,通过DC/DC转换器为不同部件供电:降压至DC5V为车载USB、仪表盘供电,升压至DC48V为车载空调、电机控制器供电,要求高可靠性与抗振动能力;
物联网(IoT)领域: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纽扣电池(DC3V)供电,需通过DC/DC转换器将电压稳定在DC1.2V-2.5V,为低功耗芯片供电,同时采用超低静态电流(μA级)设计,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三、AC/DC与DC/DC转换器的差异与协同应用
AC/DC与DC/DC转换器虽均为电力转换装置,但在输入输出形式、拓扑结构、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实际系统中常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供电链。
(一)差异对比
在多数电子系统中,AC/DC与DC/DC转换器需配合工作,才能满足不同负载的供电需求:
笔记本电脑供电系统:AC220V通过AC/DC转换器(充电器)转换为DC19V,再通过内置的DC/DC转换器分别降压至DC12V(供显卡)、DC5V(供USB接口)、DC1.2V(供CPU),实现多电压等级供电;
工业PLC控制系统:AC380V经AC/DC转换器转换为DC24V,作为系统母线电压,再通过多个DC/DC转换器分别为PLC模块(DC5V)、继电器(DC24V)、传感器(DC12V)供电,保证各模块独立稳定工作;
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车载动力电池输出DC300V-400V,通过AC/DC转换器(车载充电机)实现外部交流充电,同时通过DC/DC转换器降压至DC12V为低压系统(车灯、中控)供电,升压至DC650V为驱动电机逆变器供电。
四、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AC/DC与DC/DC转换器的技术方向逐渐聚焦于以下几点:
高效率化:采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SiC、GaN)替代传统硅基MOSFET,降低开关损耗,使AC/DC转换器效率提升至98%以上,DC/DC转换器效率突破99%;
小型化与集成化:通过提高开关频率(如DC/DC转换器频率提升至5MHz以上),减小电感、电容体积,同时将控制器、开关管、驱动电路集成到单一芯片(如PMIC电源管理芯片),降低系统复杂度;
智能化与数字化:引入数字控制芯片(如MCU、FPGA),实现输出电压自适应调整、故障诊断(过压、过流保护)、能效监控,满足智能电网、工业4.0的需求;
宽输入电压范围:适应新能源发电(光伏、风电)的电压波动,AC/DC转换器支持AC85V-265V宽范围输入,DC/DC转换器支持DC9V-75V输入,提升系统兼容性。
五、结语
AC/DC与DC/DC转换器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载体,是连接能源与负载的关键环节。AC/DC转换器解决了“交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问题,为直流系统提供基础电源;DC/DC转换器则实现了“直流电的电压调节”,满足不同负载的精细化供电需求。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协同工作,共同支撑起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的供电体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C/DC与DC/DC转换器将向更高效率、更小体积、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电子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更强动力。对于工程师与学习者而言,掌握二者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是理解电力电子系统、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UPS电源中电流电压传感器的应用2025/9/29 10:25:23
- 线性稳压电源与开关稳压电源:原理、特性及应用2025/9/17 15:37:35
- 直线电机工作原理与应用全解析2025/9/12 9:44:24
- 详解 BUCK 电路电感额定电流:选型要点与合适数值2025/9/4 16:05:09
- 运算放大器电源电压抑制比(PSRR):关键参数揭秘与电路设计应用2025/9/2 15: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