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拿到一个坏电器,拆开看到里面的电路板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别担心,只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你也能尝试进行电路板维修。
拿到坏的电路板后,首先要查看电路板是否严重脏污、积尘严重。如果是,需要先进行清洗除尘,若电路板比较干净,则可以直接进行以下的观察步骤。
- 保险检测:先查看保险是否发黑,并测量其是否断路。若保险烧黑,说明电路板曾出现严重的短过流现象,电路损坏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在后续检测时,要着重检查压敏电阻、整流桥、大滤波电容、功率管、电源管理芯片等元件。
- 元件外观检查:在观察检测完保险后,要仔细通盘观察正面所有元件。
- 电容:查看电容是否有鼓包、漏液、断脚、开裂等现象。电容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需要及时更换。
- 电阻:小电阻是否烧黑,大电阻是否掉皮、开裂,同时观察旁边基板是否烤黄,有过流痕迹。电阻的损坏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异常。
- 电源管理芯片:检查电源管理芯片是否有掉块、鼓包、裂纹等情况。电源管理芯片是电路板中的重要元件,其损坏会影响整个电路的供电和控制。
- 功率管:查看功率管是否炸裂、掉块。功率管在电路中承担着较大的功率转换任务,损坏后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 整流桥(或整流管):检查整流桥(或整流管)有无炸裂,基板是否严重烤黑。整流桥(或整流管)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损坏后会影响电路的直流供电。
- 元器件脚虚焊检查:仔细观察元器件脚是否虚焊,尤其是功率管脚、变压器脚、桥堆脚等大功率器件的脚。判断虚焊的方法如下:
- 焊点起球往往表示虚焊。
- 焊点有松香油迹、腐蚀痕迹,十有八九是虚焊。
- 元件脚有裂痕则百分百是虚焊。
- 检查各元件相邻脚焊点间是否有打火痕迹、脏污、松香油迹,如有需要清除并进行加焊。
- 线路铜皮检查:再仔细观察线路铜皮的情况,包括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纹、是否有烧黑痕迹、铜泊线路间是否有腐蚀痕迹、铜泊间是否有打火痕迹等。如果发现线路铜皮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通过以上的观察步骤,很多电路板的问题可能就会浮出水面,为后续的维修提供重要线索。
经过初步的仔细检查、清洗、加焊、检测怀疑件、更换损坏元件后,还需要使用万用表进一步检查是否还有损坏的元器件。
使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档,对各晶体管元件进行在路检测。每个元件的两脚需要正反各测,正常情况下要符合其导通特性。
- 整流二极管:在路测量时,正反读数一大一小,且小读数近似 0(实为 0.4 左右),视为正常。如果两次读数均为 0 或数值都大,则视为损坏,需要拆下复测。
- 三极管:三极管有三个脚,分成三组正反各测,应该有一组且仅有一组满足整流二极管的导通特性,其余两组正反数值都大(不一定为无穷大)。若发现有一组正反阻值都为 0,或者三组正反测试均很大或无穷大,则三极管损坏。
- 其他元件:对于桥堆、场效应管、三端稳压、光耦、可控硅等元件,用二极管档在路测每两脚间正反阻值为 0 时,视为击穿损坏。
使用电阻档在路检测电容,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且只适合判断电容是否击穿。选择电阻档次时需要掌握技巧,电容容量大的,档次选小一点,反之选大一点。正常电容在路阻值正反测不可能为 0,若为 0 则表示电容击穿。
对于怀疑有问题的电阻,根据其阻值采用合适的电阻档进行测量。如果读数超过其本身读数或为无穷大,可能表示电阻开路,需要拆下复测。例如,在路测量一个 100Ω 的电阻,采用 1K 档测显示 200Ω 或 1K 或无穷大,均视为可能损坏,需要拆下进一步检测。
在检测功能控制元件时,要先考虑该功能控制元件的功能结构,与之相并、串联的元件性质,以及被控制的负载性质,然后做出判断。以继电器为例,线圈两脚读数正反应该均很小,如果正反测阻值一大一小,说明线圈开路,此时测量的可能是保护二极管的数值。但继电器的开关端在路却不好判断好坏。
经过以上的检测和维修后,需要进行通电检测电压,以确保电路板能够正常工作。
- 检测交流 220V 及整流滤波后的 +300V:首先检测交流 220V 输入是否正常,以及整流滤波后的 +300V 直流电压是否正常。这两个电压是电路板正常工作的基础,如果不正常,需要进一步检查电源部分的元件。
- 检测次级输出:再检测次级输出是否正常。次级输出通常是经过变压器变压后的电压,为电路板的其他部分提供合适的电源。如果次级输出不正常,需要检查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等相关元件。
- 检查电源芯片启动电压:如果次级还无输出,需要检查电源芯片的启动电压及其无电压的原因。电源芯片是电路板的控制元件,其启动电压不正常会导致整个电路板无法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