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作为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部件,主要用于改变电子装置中的电压和频率、实现直流交流转换等功能。从分类角度来看,功率半导体可分为功率 IC 和功率分立器件两大类,其中功率分立器件主要涵盖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等产品。近年来,功率半导体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从传统的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领域,延伸至新能源、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变频家电等众多新兴市场,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正日趋完善,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中国是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2019 年市场需求规模达到约 144 亿美元,增速约为 4%,占需求比例高达 35%。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优缺点。
- MCT(MOS 控制晶闸管):MCT 是一种新型的 MOS 与双极复合型器件。它巧妙地将 MOSFET 高阻抗、低驱动功率、快开关速度的特性与晶闸管的高压、大电流特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大功率、高压、快速全控型器件。实际上,MCT 是一个 MOS 门极控制的晶闸管,可通过在门极上加一窄脉冲使其导通或关断,它由无数单胞并联而成。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 MCT 在高压、大电流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 IGCT:IGCT 是在晶闸管技术的基础上,结合 IGBT 和 GTO 等技术开发的新型器件,适用于高压大容量变频系统,是巨型电力电子成套装置中的关键电力半导体器件。它将 GTO 芯片与反并联二极管和门极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再与其门极驱动器在外围以低电感方式连接,兼具晶体管的稳定关断能力和晶闸管低通态损耗的优点。在导通阶段,它发挥晶闸管的性能;关断阶段,则呈现晶体管的特性。目前,IGCT 已经实现商品化,ABB 公司制造的 IGCT 产品性能参数为 4.5kV/4kA,研制水平达到 6kV/4kA。日本三菱公司也开发了相关产品。IGCT 的低损耗、快速开关等优点,保证了它能可靠、高效率地用于 300kW - 10MW 变流器,且无需串联和并联。
- IEGT(电子注入增强栅晶体管):IEGT 是耐压达 4kV 以上的 IGBT 系列电力电子器件,通过增强注入结构实现了低通态电压,使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取得了飞跃性发展。它具有低损耗、高速动作、高耐压、有源栅驱动智能化等特点,以及采用沟槽结构和多芯片并联而自均流的特性,在进一步扩大电流容量方面潜力巨大。此外,通过模块封装方式还可提供众多派生产品,在大、中容量变换器应用中备受期待。日本东芝开发的 IEGT 利用电子注入增强效应,兼具 IGBT 和 GTO 两者的优点,如低饱和压降、安全工作区大(吸收回路容量仅为 GTO 的十分之一左右)、低栅极驱动功率(比 GTO 低两个数量级)和较高的工作频率等。其器件采用平板压接式电机引出结构,可靠性高,性能已达到 4.5kV/1500A 的水平。
- IPEM(集成电力电子模块):IPEM 是将电力电子装置的诸多器件集成在一起的模块。它先将半导体器件 MOSFET、IGBT 或 MCT 与二极管的芯片封装在一起组成积木单元,然后将这些积木单元迭装到开孔的高电导率的绝缘陶瓷衬底上,下面依次是铜基板、氧化铍瓷片和散热片。在积木单元的上部,通过表面贴装将控制电路、门极驱动、电流和温度传感器以及保护电路集成在一个薄绝缘层上。IPEM 实现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和模块化,大大降低了电路接线电感、系统噪声和寄生振荡,提高了系统效率及可靠性。
- 电力二极管:结构和原理简单,工作可靠,这使得它在一些对电路要求不高、追求稳定性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 晶闸管:承受电压和电流容量在所有器件中,适用于高压、大电流的应用场景,但它的控制相对复杂,需要专门的触发电路。
- IGBT:开关速度高,开关损耗小,具有耐脉冲电流冲击的能力,通态压降较低,输入阻抗高,为电压驱动,驱动功率小。然而,其开关速度低于电力 MOSFET,电压、电流容量不及 GTO。
- GTR:耐压高,电流大,开关特性好,通流能力强,饱和压降低。但开关速度低,为电流驱动,所需驱动功率大,驱动电路复杂,还存在二次击穿问题。
- GTO:电压、电流容量大,适用于大功率场合,具有电导调制效应,通流能力很强。不过,其电流关断增益很小,关断时门极负脉冲电流大,开关速度低,驱动功率大,驱动电路复杂,开关频率低。
- MOSFET:开关速度快,输入阻抗高,热稳定性好,所需驱动功率小且驱动电路简单,工作频率高,不存在二次击穿问题。但电流容量小,耐压低,一般只适用于功率不超过 10kW 的电力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