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电子爱好者分享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经历和感悟。
上个月,这位爱好者帮邻居修电视,打开后盖看到密密麻麻的线圈和电阻,完全搞不清哪根线连接到哪里。后来他买了一本入门书籍,才发现原来学习电路图就像看地图一样,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拆解。

电路图主要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是原理图,它上面包含了所有零件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线,就如同拼积木的说明书一样,详细地展示了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和电路的工作原理。还有方框图,它将电路的功能模块画成一个个方格,虽然看起来简单直观,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对具体电路分析的帮助相对有限。装配图则明确显示了各个元件的具体安装位置,不过在现代电路设计中,印板图更为常用。印板图是基于铜箔板的设计,其零件位置与原理图有很大的不同。

在分析电路时,需要记住四种重要的方法。首先是分析直流电路,通过绘制静态图来计算元件的参数,例如确定三极管的工作区域等。接着是分析交流电路,主要关注信号的变化情况,判断电路是进行信号放大还是滤波处理。对于频率特性的分析,需要计算高低截止点;而对于时间常数的计算,则涉及到电阻和电容的组合。这位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上周他修理一台老收音机时,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时间常数,结果导致电容烧毁。
元件符号看起来怪异,但实际上每个符号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例如,电容的符号像小 “u”,电感的符号则类似弯钩,电阻用曲折线表示,二极管的符号是箭头带有横线。在电路图中,元件连接的地方会标注黑点,如果没有黑点则表示断开。此外,注释也非常重要,如果电路图中没有标明电阻的阻值,更换一个不合适的零件可能会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如今,电路设计大多使用软件进行,与过去用尺子画图相比,现在只需用鼠标点击即可完成。然而,在制作实际电路时,还需要考虑散热和干扰等问题。这位爱好者回忆去年学校实训制作小风扇时,由于没有预留足够的散热空间,导致芯片经常莫名死机。
前几天,他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只要学会看原理图,就可以随意更改家电的功能。例如,对于空调遥控器,改变几个电阻的顺序可能就会改变温度设定。但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风险,他的一位同事在尝试更改路由器电路时,结果导致主板彻底损坏。
近,他发现印刷电路板越做越薄,手机主板就像蜘蛛网一样复杂。但无论电路多么复杂,其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关键是要清楚每个零件的作用。现在,他每天都会花半小时来练习画电路图,慢慢地已经能够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了。虽然还不敢自己设计新的电路,但至少在修理简单电器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全凭运气瞎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