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机工程领域,电位器(Potentiometers,常简称为 pots)是一种基本且关键的组件。它作为控制和测量电讯号的重要工具,于电路与实体世界的交互中提供了动态接口,广泛应用于从音讯系统到机器人技术等众多领域。本文将从电位器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内部工作原理入手,深入探讨市售的各类型电位器,以及电位器、变阻器、编码器的区别,同时阐述关键设计注意事项和规格。
电位器是基于电阻的组件,具备机械调节机制,可手动调整电阻值。与固定电阻不同,电位器可作为可变电阻使用。它作为分压器,既能调节电路内的电压输出,又能测量电位。其工作时,滑针沿着电阻式元件调整位置,从而产生连续、可变的电压输出讯号。由于电位器是被动元件,无需电源或额外电路即可运作。

图 1:旋转电位器的典型内部工作原理。(图片 CUI Devices)
物体的电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电位器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实现可调式输出。它通过改变滑动触点沿均匀电阻式元件的线性或旋转位置,改变电流流动路径。输入电压施加在整个电阻式元件上,输出电压则由固定电阻式元件与滑动或旋转触点之间的电位降获得。可移动触点的位置决定了施加到电路的输入电压大小。不过,电位器通常不直接控制超过 1W 的功率,因为元件本身耗散输入功率会产生过多热量。它主要用于调整其他组件使用的类比讯号以调节功率,如基本调光器利用电位器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矽开关元件(TRIAC)来改变灯光亮度。
电位器主要分为类比和数位两种形式,本文着重介绍类比电位器。类比电位器又可分为线性和旋转形式。旋转电位器通过连接到滑针元件的旋钮和轴实现角动作,滑针沿电阻式元件滑动改变电阻值和输出。此外,还有无轴的微调电位器,使用螺丝起子等工具移动滑针。线性电位器则采用滑动机制,以线性动作与电阻式元件接触,改变电阻值和输出。

图 2:比较线性和旋转电位器。(图片CUI Devices)
相较于类比电位器,数位或电子电位器以数位讯号控制输出,无机械运动。
- 电位器与变阻器:电位器是三端子元件,主要用于控制电压;变阻器是二端子元件,用于控制电流。不过,电位器可让其中一个端子不连接当作变阻器使用。变阻器通常具有高功率和绕线结构,用于高电流应用,控制灯具和马达等装置的流入电流,其规格依据功率处理能力而非电阻值。

图 3:电位器和变阻器电路图。(图片CUI Devices) - 电位器与旋转编码器:
- 工作原理:电位器主要是类比元件,依靠轴旋转时电阻变化指示位置或调整电压;旋转编码器是数位元件,使用二进位逻辑将轴的角位置或动作编码并以数位讯号传输,采用电容式、光学或磁感测技术。
- 设置复杂性:电位器设置和连接简单,易整合到电路;旋转编码器需额外电路处理和解译数位输出讯号。
- 输入范围和解析度:电位器具有类比特性,可实现无限可变输入,提供平滑连续值和非线性分压;旋转编码器可连续旋转,以数位格式提供精准位置或动作资讯,适用于精准马达控制或位置准确度要求高的应用。
- 应用注意事项:电位器用于类比控制应用,如音讯系统音量调节;旋转编码器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应用中受青睐,用于精准角度量测的马达控制系统。
电位器锥度指电枢旋转或滑针滑动时电阻值的变化方式,主要有线性和对数(音讯锥度)两种类型。线性锥度电位器中,电枢位置和电阻值呈线性关系,在整个动作范围内提供均匀电阻变化;对数锥度电位器提供非线性响应,模拟人耳对声音的对数灵敏度,常用于音讯元件的音量控制。此外,还有反对数电位器用于逆时针方向控制的音讯。
选择电位器时,还需考虑以下关键参数:
- 电阻值:跨整个电阻式元件两端的电阻值。
- 额定功率:电位器可处理的功率,防止过热或故障。
- 解析度:电阻增量变化的准确度,通常以总电阻百分比表示。
- 滑动杂讯:电位器内部接触零件移动产生的电子杂讯,会干扰讯号。
- 温度系数:指示电阻值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低温度系数的电位器在不同热条件下性能更稳定。
- 机械寿命:电位器保持效能规格可承受的预期循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