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电容是一个常见且关键的选择。然而,购买铝电解电容并非易事,其中蕴含着诸多学问,需要注意的因素多达十余个。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购买铝电解电容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我国电子元件市场曾一度被拆机件、水货、假货充斥,尽管如今这种现象已逐渐减少,但仍需保持警惕。半导体器件或许还能使用拆机件,但铝电解电容绝不能用。这是因为在各类电子元件中,铝电解电容的寿命短。国外报废电子产品中的拆机件,其铝电解电容的剩余寿命极少。若仅用于实验尚可勉强接受,若用于产品制作,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套膜是伪劣铝电解电容 “翻新” 的惯用手段。不良商家通常会将买来的铝电解电容套上标注额定电压高两档的新套膜热缩管,其印刷工艺足以以假乱真。
由于铝电解电容的浪涌电压是额定电压的 1.15 倍,例如 350V 耐压的铝电解电容,其浪涌电压为 402V,高于 220V + 20% 对应的整流峰值电压 370V;而 300V 额定电压的铝电解电容,浪涌电压为 345V,可满足 243V 交流有效值输入电压。一些铝电解电容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会用额定电压为 300V 的阳极箔替代额定电压 400V 的阳极箔,这种 “偷电压” 的做法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偷电压” 会带来严重后果。在一般应用中,为避免过大漏电流、延长铝电解电容寿命,通常会降低其使用电压,一般取 0.9 以下。若选用了 “偷电压” 的铝电解电容,不仅会丧失预留的电压富裕量,还可能使工作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导致漏电流大幅增加,从而显著缩短铝电解电容的寿命。
拆机件通常来自国外报废的电子设备。虽然多数器件经精心拆解和筛选后,在一般性能上仍可使用,但铝电解电容不能用。因为铝电解电容寿命相对较短,在额定温度下仅 1000 - 4000 小时。尽管部分厂商宣称在 40℃环境下可使用 10 年甚至几十年,但实际应用环境难以预测,如显示器内部温度往往远超 45℃,所以几年后铝电解电容的有效寿命所剩无几。
翻新铝电解电容也存在较大问题,通常是收集国外下线的铝电解电容,重新浸电解液后封装。尽管国外铝电解电容的检测标准比国内严格,但下线产品的性能仍不如国内正牌产品。
国内电子市场上的下线铝电解电容,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销售商从生产厂收购而来,剔除无电容量和击穿的产品后投放市场。用万用表测试,其电容量看似正常,但漏电流和损耗因数高于。这种电容用作耦合电容时,会导致后极偏置电压偏移;用于延迟应用时,会出现延迟时间不稳定的现象。而且,由于漏电流大,其实际寿命明显短于预期,若用于大纹波电流或高温环境,甚至可能导致 “爆浆” 失效。
部分国外铝电解电容制造商在供货时存在差异。为发达国家供货时提供优质产品,而为我国供货时,电容量常呈负偏差,质量不如前者。这不仅存在歧视因素,更主要的是在我国市场,其产品售价受限,只能通过偷电容量来降低成本。此外,为降低售价,一些国外厂商会推出寿命相对较短的 “经济型” 铝电解电容,如 CDE 为我国市场推出的 2000 小时铝电解电容,在欧美市场较为罕见。
由于铝电解电容的介质膜是通过阳极氧化方式获得,短时间的小电流 “击穿” 不会损坏电容。测试时,将铝电解电容串联一个 10k 电阻,缓缓增加施加的电压,保持充电电流在 1mA 以下(对应电阻上的电压低于 10V),直到即使不继续增加电压电流仍不降低,此时对应的电压就是电解电容的击穿电压,该电压的 90% 即为额定电压。此方法仅适用于铝电解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