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的二极管反向电流

出处:网络 发布于:2025-07-29 16:53:30

二极管选型只盯着正向参数?一个看不见的“漏洞”可能正在吞噬你的电路性能与寿命。

电子设计中,我们为二极管贴上单向导电的标签:正向导通,反向阻断。工程师们往往更关注其正向导通电压、额定电流和开关速度等“显眼”特性。然而翻开规格书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参数——反向电流(IR) ,常常在选型时被忽略。

正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电流,却像电路中的一个隐秘漏洞,可能在不经意间导致一系列棘手问题。


01 认识“隐秘漏洞”,二极管反向电流解析

当我们给二极管施加反向电压时,理想情况 下PN结应完全阻断电流流动,如同关紧的阀门。

实际情况 却不是理想的。微观世界中,少数载流子在反向电场作用下“漂移”过耗尽区,形成反向饱和电流(Is) 。此外,二极管表面污染、晶格缺陷等因素也会产生额外的泄漏电流。

  • 反向饱和电流(Is) :PN结的本征属性,主要受温度影响。
  • 表面漏电流 :受制造工艺、污染等因素影响,电压越高越显著。

规格书中的关键参数:IR

二极管数据手册通常会明确标注特定测试条件下的反向电流(一般写作 IR 或 I? )。测试条件至关重要,常见格式为:

  • IR = 5 μA @ VR = 100 V, TA = 25°C (在反向电压100V、环境温度25°C下,反向电流为5微安)
  • IR(MAX) = 50 μA @ VR = VRWM, Tj = 150°C (在反向工作电压、结温150°C下,反向电流为50微安)

必须特别注意温度和电压!

温度 T 是反向电流的“放大器” 

研究表明,硅二极管反向电流随温度升高呈指数级增长 ——温度每升高约10°C,IR可能翻倍!高温环境下,原本微弱的漏电流可能激增至mA级别。

二极管类型与漏电差异

  • 硅二极管 (Si) :反向电流(nA~μA级),高温下上升明显。
  • 肖特基二极管 (Schottky) :反向电流较大(μA~mA级),但对温度敏感度低于硅PN结。
  • 锗二极管 (Ge) :反向电流(μA级,现已较少使用)。
  • 发光二极管 (LED) :作为二极管时,反向击穿电压通常很低(仅几V至几十V),需严防反压 

02 小电流大隐患,忽略IR的严重后果

忽视反向电流可能带来一系列难以排查的电路问题:

1. 静态功耗的“隐形杀手”

在电池供电设备中,电源路径上的二极管 (防反接、ORing)在设备待机或关机时承受反压。

  • 示例:某低功耗设备待机目标功耗 ≤ 10μA。若防反接二极管IR = 1μA @ 3V,单个二极管漏电就占用了10%的功耗预算!多级电路累积更甚。

2. 高阻抗节点上的“信号污染源”

在模拟前端、传感器接口、精密基准源等电路中,高阻抗节点对漏电流极其敏感 

  • 示例:光电二极管检测电路的光电流仅nA级。并联的保护/箝位二极管若IR较大,其漏电流会直接“淹没”微弱的有效信号,导致测量失效或精度骤降。

3. 高温下的“崩溃导火索”

高温不仅增大IR本身,漏电流产生的功耗 (P = VR * IR) 又进一步加热器件,形成恶性循环(热失控)。尤其在高反压应用中:

  • 示例:功率因数校正(PFC)升压二极管承受数百伏反压。高温下IR骤增,功耗发热显著。若散热不足,结温持续飙升,终引发热击穿,烧毁二极管甚至电路板。

4. 低压差反向应用的“失效陷阱”

低压差反向应用(如电池防反接、低电压ORing)中,二极管承受的反压很小(远小于VRWM),工程师常认为“安全”而忽略IR。

  • 陷阱:即使反压很低,高温下IR仍可能大到影响电路功能 (如耗尽电池、干扰信号),且此时二极管并未工作在规格书标注的标准测试条件下,实际IR可能远超预期。实际电路中,为了保护检测电压不要过高,放置了稳压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Vr=1V漏电流Ir=10uA

在待检测电流为1A,假设漏电流为10uA

可得Vo=2.45V,换算成电流值为I=Vo/2.5=0.98A,偏差也有20mA,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实际上Vo超过1V后,漏电流会急剧增大,实际计算偏差肯定会更大。若漏电流为15uA时,可得Vo=2.425V,换算成电流值为I=Vo/2.5=0.97A,理论偏差也有30mA

另外一个,为了满足上电时序,对两个复位信号采用了RC延时电路。
因为为了满足下电逻辑,在/RSMRST的RC电路中,增加了D43作为下电的泄放电路。按照理想状态在上电时序中,D43不影响上电时序。但是高温试验出问题了。高温状态下,反向电流增大。等效于D43阻抗降低。高温上电时序不满足要求。后更改D43的串联电阻的阻值,优化其反向漏电流,实现高温的时序保障

03 精准识别与应对,工程师必备解决方案

如何规避二极管反向电流带来的风险?以下关键策略供工程师参考:

1. 规格书解读:关注细节条件

  • 对比测试条件 :务必查看IR参数对应的反向电压(VR) 温度(Tj 或 TA) 
  • 高温参数优先 :寻找标注了工作结温(Tj MAX)下 IR(MAX) 的器件。若无,需根据25°C数据及温度特性(约+10°C翻倍)进行估算。
  • 查询曲线图 :优质规格书会提供IR随反向电压、温度变化的典型曲线图,这是直观的评估依据。

2. 选型优化:平衡性能与成本

  • 低漏电类型 :硅开关二极管(如BAS系列)、硅肖特基(需特别注意其IR通常大于普通硅管)中筛选低IR型号。
  • 高压场景 :硅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如ESx系列)通常比同等电压的肖特基具有更低的IR。
  • 低压差场景 :MOSFET方案(背靠背或理想二极管IC)可提供接近零反向电流的解决方案,但成本和复杂度增加。

3. 实测验证:环境模拟是关键

万用表测漏电的局限性 :普通万用表电流档内阻较大(尤其μA档),施加的反向电压很低(通常不足0.5V),结果远低于实际工作状态!

推荐实测方法:

  • 搭建测试电路 :用可调电源提供实际工作反压(VR),串联精密电流表(如六位半万用表或皮安计)直接测量IR。
  • 模拟工作温度 :将二极管置于恒温箱内,或使用热风枪/烙铁小心加热(注意安全),测量其在高温下的实际IR。

4. 设计规避:布局与散热优化

  • 高敏感节点保护 :在精密模拟前端,可考虑移除不必要的保护二极管,或选用JFET/CMOS输入型运放本身具备的箝位保护。
  • 热管理强化 :对功率二极管(如PFC升压管)和高反压应用中的二极管,保证足够的散热面积和散热路径 ,降低工作结温以抑制IR增长和热失控风险。
  • 低压降替代方案 :在电池防反接、冗余电源ORing等低压差应用中,评估采用MOSFET理想二极管方案 (如LM74700、LM5050等),其反向电流极低(nA级),且正向压降更小。
关键词:二极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TL431是精密稳压源的经典之作!经常被用来取代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位置!
广告
OEM清单文件: OEM清单文件
*公司名:
*联系人:
*手机号码:
QQ:
有效期:

扫码下载APP,
一键连接广大的电子世界。

在线人工客服

买家服务:
卖家服务:
技术客服:

0571-85317607

网站技术支持

13606545031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官方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资讯。

建议反馈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按住滑块,拖拽到最右边
>>
感谢您向阿库提出的宝贵意见,您的参与是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提升服务的动力!意见一经采纳,将有感恩红包奉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