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源级漏极分别是什么?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5-07-21 17:13:51
栅极(Gate)、源极(Source)、漏极(Drain)详解
栅极(G)、源极(S)、漏极(D)是场效应晶体管(FET,包括MOSFET和JFET)的三个电极,其功能和工作原理如下:
1. 栅极(Gate, G)
功能:
控制沟道导通/关断的控制极,通过栅极电压(VGS)调节源漏之间的电流。特性:
绝缘栅结构(MOSFET):栅极与沟道通过氧化物(如SiO?)绝缘,输入阻抗极高(≈10?~1012Ω)。
电压控制:仅需电场效应即可控制电流,几乎无栅极电流(IG≈0)。
关键参数:
阈值电压(Vth):使沟道导通的栅源电压。
栅极电容(Cgs,Cgd):影响开关速度。
2. 源极(Source, S)
功能:
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发射端,电流从源极流入沟道(N沟道FET中为电子源,P沟道中为空穴源)。特性:
通常与衬底(Body)连接以固定电位(增强型MOSFET中常接电位端)。
在对称结构中,源极和漏极可互换(实际应用需按工艺设计区分)。
3. 漏极(Drain, D)
功能:
载流子的收集端,电流从沟道流向漏极(N沟道FET中漏极接高电位)。特性:
承受较高电压(如功率MOSFET中VDS可达数百伏)。
与源极的区分:在集成电路中,漏极通常连接负载或电源。
三极在FET中的协同工作原理
以N沟道增强型MOSFET为例:
截止状态:
当 VGS<Vth 时,沟道未形成,ID=0。
导通状态:
VGS>Vth 时,栅极电场吸引电子形成导电沟道,电流 ID 从漏极流向源极,其大小由 VGS 和 VDS 共同决定。
输出特性:
线性区(VDS<VGS?Vth):ID 与 VDS 呈线性关系。
饱和区(VDS≥VGS?Vth):ID 仅受 VGS 控制,与 VDS 无关。
与其他三极管电极的对比
电极 | FET(MOSFET/JFET) | BJT(双极型晶体管) | IGBT |
---|---|---|---|
控制极 | 栅极(G) | 基极(B) | 栅极(G) |
输入端 | 源极(S) | 发射极(E) | 发射极(E) |
输出端 | 漏极(D) | 集电极(C) | 集电极(C) |
典型应用电路
共源放大电路:
栅极为输入,漏极为输出,源极接地。
电压增益:Av=?gm?RD(gm为跨导)。
开关电路:
栅极电压控制漏源通断,用于PWM、逻辑门等。
选型与设计注意事项
栅极驱动:
需快速充放电栅极电容(使用栅极驱动IC)。
散热设计:
漏极电流导致功耗(PD=ID?VDS),大功率场合需散热片。
防静电保护:
栅极绝缘层易被静电击穿,操作时需防静电措施。
常见问题
Q1:源极和漏极能否互换?
对称结构FET可以,但实际器件可能因衬底连接或工艺差异需按规格书使用。
Q2:栅极悬空的危害?
可能导致意外导通或击穿,应通过下拉电阻固定电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老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电子市场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变压器测试感量,电桥内阻如何选择2025/10/14 16:59:51
- 交交型变频器和交直交型变频器的区别2025/9/29 10:53:22
- 800G DR8 与其他 800G 光模块的对比分析2025/9/29 10:30:18
- 接触器式继电器怎么区分 如何测量好坏2025/9/26 12:57:09
- 电容选型时如何选择产品的电压2025/9/18 15:01:07